2022年上半年,蓝耘首次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达成合作,为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提供了大型冷冻电镜设施专用的大数据计算平台,包含高性能计算集群计算功能、非结构化大数据存储与管理功能、冷冻电镜数据实时在线分析处理功能、Linux & Windows 实时3D交互桌面云功能、校内在线计算与存储功能、高性能计算集群管理与多用户作业队列管理功能、多用户存储配额管理功能,平台机房网络及综合布线系统等配套设施设备。
冷冻电镜的计算需求
为了降低高能电子对分子结构的损伤,美国加州大学的肯尼斯·泰勒Kenneth A. Taylor 和罗伯特·格莱瑟Robert M. Glaeser 于1974 年提出了冷冻电镜技术,并且用于实验研究。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冷冻电镜技术已经成为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强有力手段,可应用于很多以前不能解决的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研究,最新发展的冷冻电镜断层三维重构成像技术(cryo-electron tomography, Cryo-ET)革新了生命科学领域中微观尺度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范式。冷冻电镜的模型重构通常需要对几万甚至几十万张投影图片进行分析、组装和优化。这需要先进的计算资源配合有效的算法才能实现。